紫外可見光度計

您當前所在頁:首頁 > 應用方案 > 紫外可見光度計

玻璃透過率的測定實驗

發(fā)布日期:2017-08-14  點擊次數(shù):
一、實驗目的
1、熟悉Beer-Lambert定律及其應用。
2、了解玻璃的顏色、純度及亮度與透過光的波長及數(shù)量的關系。
 
二、實驗原理
光通過玻璃時,由于部分光能被玻璃吸收,因此透過玻璃的光能有所降低。
    玻璃吸收了光能以后,組成中某些原子中的電子被激發(fā),從較低的能級(E1)躍遷到較高的能級(E2),若兩能級的能量差(E2-E1)等于可見光(波長約為400-760nm)的能量時,玻璃就呈現(xiàn)了顏色。若兩能級的能量差(E2-E1)大于可見光的能量時,玻璃一般是無色的。
    不同波長的光具有不同的顏色,其光量子的能量也不相同。由于原子結構不同,電子躍遷的能級不同,對可見光中不同波長的光便產(chǎn)生了選擇性吸收,對某些波長的光吸收強,而對另一些波長的光則吸收弱或不吸收,當自然白光照射有色玻璃時,因選擇性吸收而使透過玻璃的光的組成發(fā)生了改變。有色玻璃所呈現(xiàn)的顏色實質上是被吸收光的補色即透過光的顏色。因此,透過光的波長及數(shù)量決定了玻璃的顏色、純度及亮度,是鑒定有色玻璃的重要依據(jù)。
本實驗采用美析儀器v-1500分光光度計測定有色光學玻璃在不同波長光照射下的透過率。
物質對單色的吸收可用Beer-Lambert定律予以定量說明。
當一束強度為I0的單色光通過有色溶液時,由于選擇性吸收,透射光的強度減弱為I。透射的強度隨光路中吸光的質點數(shù)量的增多而減弱,當光通過時,溶液中每一小份吸光質點dn都按一定比值K吸收通過它的光量I中的一定分量dI,即
當吸光質點的量從0增大到N時,透射光的強度從I0減弱到I,將上式積分:
得:
T=I/I0稱為透光率,其值不大于l,常用百分數(shù)表示。
    N值與著色濃度C、光照截面S及光路長度(試樣厚度)L成正比,S取其為定值,比例系數(shù)以ε表示,則:
此式即為Beer-Lambert定律的表達式。
實際應用中,為了方便,用E代表-1gT,稱為吸收度或消光值,若用D代表-1gT,則稱為光密度,E與D的物理意義完全相同。
ε稱為吸收系數(shù),它代表吸光物質在單位濃度及單位厚度的吸收度,是物質的特性常數(shù),在一定條件(單色光的波長、溶劑、溫度等)下,是一定值。
Beer-Lambert定律適用于可見光、紫外線和紅外線,還適用于溶液、氣體和均質固體,但是只適用于單色光,因為在混合的復色光下,物質對不同波長的光吸收的程度是不同的。
根據(jù)beer-Lambert定律,通過透光率與單色光波長的關系——透射光譜曲線,可鑒定有色玻璃的顏色及確定合適的著色劑用量。
某些物質由于對可見光產(chǎn)生選擇性吸收,使透射出來的光再通過棱鏡時可以獲得一組不連續(xù)光譜,稱為吸收光譜,分光光度法就是根據(jù)吸收光譜原理建立的分析方法之一。它要求入射光接近于單色光。其譜帶寬度不超過3~5nm。因此,分光光度計都帶有單色器。
 
三、儀器與藥品
1、藥品
有色厚薄玻璃數(shù)塊
2、儀器
美析儀器v-1500分光光度計采用自準式光路,單光束方法,波長范圍為360~800nm,
由光源燈1發(fā)出的連續(xù)輻射光譜,射到聚光鏡2上會聚后再通過平面鏡7轉角90°,反射到入射狹縫6及單色器內,狹縫6正好位于球面準直鏡4的焦點平面上,當入射光經(jīng)準直鏡4反射后,以一束平行光射向棱鏡3(棱鏡的背面鍍鋁),光在棱鏡中色散,棱鏡角處于最小偏向角,色散后的單色光在鋁面上反射,依原路至準直鏡,再反射會聚在狹縫上,經(jīng)光欄8調節(jié)光量,射到聚光鏡9,聚光后進入比色皿10中,透過試樣到光電管13,所產(chǎn)生的光電流大小表示試樣對相應波長光的透過率。轉動分光光度計棱鏡3的角度,可調節(jié)射入狹縫的光的波長,以此來選擇單色光。
圖5-1  美析儀器v-1500分光光度計光路圖
1-光源燈;2-聚光透鏡;3-色散棱鏡;4-準直鏡;5-保護玻璃;6-狹縫;7-反射鏡;8-光欄;9-聚光透鏡;10-色散皿;11-光門;12-保護玻璃;
13-光電管
 
四、實驗步驟
    (一)試樣制備
    選擇無缺陷的玻璃,經(jīng)切裁、研磨拋光后成50mm×14mm×2mm片狀試樣,用酒精擦洗,并用鏡頭紙撩凈。
    (二)測試步驟
    (1)手持試樣邊緣,將其嵌入彈性夾內,并放入比色器座內靠單色器一側,用定位夾固定彈性夾,使其緊靠比色器座壁。
    (2)在儀器尚未接通電源時,用電表校正螺絲調節(jié)電表指針,使其在“0”刻度線上。
    (3)接通穩(wěn)壓電源,打開儀器開關,打開比色器暗盒蓋,將儀器靈敏度放在“l(fā)”位。調節(jié)“0”電位器使電流表指針在“0”刻度線上,儀表預熱20min后,旋轉“λ”旋鈕選擇需用的波長,用“0”電位器使電表指針準確處于“0”刻度線上。
    (4)使比色器座處于空氣空白校正位置,輕輕地將比色器暗箱蓋合上,這時,暗箱蓋將光門擋板打開,光電管受光,調節(jié)“100%”電位器,使電表指針準確處于100%處。
    (5)放大器靈敏度有三檔,是逐步增加的,其選擇原則是保證在校正時能良好地調節(jié)“100%”電位器。在能使指針至滿度線的情況下,盡可能地采用靈敏度較低的檔,這樣,儀器將有更高的穩(wěn)定性。所以.使用時,一般置于“1”檔,只有當靈敏度不夠時,再逐級升高,但改變靈敏度后,需重新校正“0”位及“100%”。
    (6)按步驟(3),(4)連續(xù)幾次調“0”和“100”后無變動,即可以進行測定。
(7)將待測試樣推人光路,電流表指針所指示值即為某波長光下的透過率T,或光密度D,其中,D=-lgT。
(8)在單色光的波長為360~800nm范圍內,每隔20nm測定試樣透過率T或光密度D。
 
五、實驗結果
1.設計表格,將實驗測得的數(shù)據(jù)記錄于表中。
2.將實驗記錄數(shù)據(jù),以透過率T作縱坐標,以單色光波長λ(nm)為橫坐標,用描點法做出玻璃的透過光譜曲線。
 
六、注意事項
若被測試樣顏色太深,T值太低,D值太高時,電表指示的讀數(shù)有一定的誤差,可在空白校正及測定時加設一塊lE中性濾光片。若此時電表讀數(shù)為0.74D,則交際值為1.74D,相應的透過率為1.82%。中性濾光片是在很寬的波長范圍內透過率基本上差不多的玻璃片,計有0.5D,1D,1.5D三種以備選用。